8
聚焦“三大工程” 金融支持房地产力度加大
2023/12/4
近半个月以来,已有包括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浙商银行、广发银行、邮储银行在内的至少七家银行与房企召开座谈会,听取企业诉求,提出具体举措,明确满足其合理融资需求。也有银行近期与部分房企达成银企合作协议和融资意向。业内人士表示,此举释放出金融支持房地产行业健康平稳发展的积极信号。
从已披露的参会房企名单来看,绝大多数为民营房企及混合所有制企业,如龙湖集团、万科集团、新城控股、滨江集团、美的置业、大华集团、绿城中国等房企被邀请参加了多个座谈会。
根据座谈会内容,提出多项切实举措保持融资渠道稳定是共同点。
例如,工商银行称,对非国有房企,从优化信贷政策、加快审批放款、明确尽职免责等方面入手,建立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交通银行指出,将以“三专”和“两重”的“3+2”机制做好对公领域房企金融支持服务,其中,“三专”包括建立工作专班、创设专属审批通道、实施资产负债表改善专项计划;广发银行提出,采取加大公私联动、保银协同力度,分层分类制定差异化、个性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等举措,持续提升对房企的服务质效。
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背景下,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这“三大工程”也成为银行支持房地产行业的重点。
如交通银行指出,将一视同仁支持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融资和“三大工程”作为两大重点。建设银行提出,“赋能房地产企业积极投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发展。”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任涛表示,“三大工程”建设对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有较大需求,政策性、开发性银行应在“三大工程”建设过程中发挥“头雁作用”。而商业银行的市场化特征相对明显,应坚持在保本微利的基础上,加大对“三大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中长期贷款占比,与政策性、开发性银行一起形成支持“三大工程”建设的中长期资金体系,撬动社会资本进入。
自2022年年底“金融16条”发布以来,银行等金融机构就持续增加对房企的信贷投放,多个银行也密集与优质房地产企业达成银企合作协议。此次银企又一轮密集对接,被分析人士视为金融机构加快落实金融管理部门此前“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的会议精神,也意味着未来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银企座谈会的密集召开向市场释放了清晰的信号,即金融在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方面将更为积极并加大力度,以期能够尽快改善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环境和市场信心,扭转市场对地产行业的疲弱预期,为化解房地产行业风险争取时间、创造空间。”任涛认为,其中的亮点主要体现在监管部门加强引导、金融机构由上自下统筹推动、金融机构与房地产企业总对总直接沟通协调、金融支持对象特定具体等方面,意味着金融对房地产企业的支持正进入统筹协调和具体落实阶段。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也表示,从房企座谈会内容看,授信额度、债券发行、“三大工程”、供应链金融、跨境业务、展期和调整贷款安排、经营性物业贷款等领域都有所涉及,可看出“支持力度非常大。”
在密集座谈之外,部分银行已经与房地产企业达成银企合作协议。邮储银行分别与万科集团、龙湖集团、绿城集团、碧桂园集团、美的置业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提供意向性融资总额2800亿元,后续还将开展第二批全国性房地产企业合作签约工作。记者还从邮储银行获悉,其已采取一对一方式和国有以及非国有房企,同时包括涉险企业进行充分沟通。
展望未来,做好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将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着力点。人民银行日前最新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对正常经营的房地产企业不惜贷、抽贷、断贷。继续用好“第二支箭”支持民营房地产企业发债融资。支持房地产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合理股权融资。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今年底、明年初银行将有效增加对民营房企的信贷投放,继三季度末房企开发贷余额同比增速比上年末高0.3个百分点之后,四季度该指标有望持续改善。这将有力支持“保交楼”,更重要的是会缓解年末房企流动性压力,起到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的作用。
任涛也表示,金融支持房企合理融资政策并非没有选择,而是聚焦有市场、有效益、信用好或暂时遇到困难,但产品有市场、项目有发展前景、技术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地产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同时,为保障相关贷款的安全性,银行应严格监控资金流向,严格限定资金用途,与住建等部门密切配合,做到资金封闭运行、专款专用。